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

作者: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4-10-17 18:45:48

阅读次数:

西安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争分夺秒不让每一份等待落空,栉风沐雨为每一处受灾工点“把脉”,用精确的测量数据、周密的应急预案、精准的应对措施为铁路安全畅通保驾护航。他们曾在2002年灞河大桥水害坍塌、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等重大抢险救灾中挺身而出,展现了非凡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风雨中的“逆行者”和“急救队”是他们勇毅担当的写照,他们就是西安院应急抢险队。

把脉“铁路”的硬核团队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作为西安院党委领导下的一支“尖兵”,团队内有荣膺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杰出工程师的知名专家,有荣获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和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的年轻技术骨干,有一众注册工程师组成的学霸小队,可谓博采众长。依托西安院长期有力的专业建设,团队涵盖了勘测、地质、路基、线路、桥梁、隧道、牵引供电、房建等多个专业。西安院党委高度重视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建设,将红色品牌创建与推进“岗区”建设深度融合,为技术团队注入党的优良传统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致力于打造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技术铁军。

在应急抢险现场,每一道裂缝、每一个变形处,都需要深入观察与细致分析,才能精准地掌握其背后的病害机理,为病害整治开对“药方”。

应急抢险队在西安院总工程师白朝能的引领下,通过打通关键节点和梳理工作脉络,逐步形成了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团队,为精准“把脉”灾情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历次抢险工作中,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了边坡防护和路基治理等关键工作。与此同时,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参与编制了陕西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边坡治理技术规程》,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1)

不避疾风骤雨,牢记使命担当。在抢险一线,他们直面汹涌的洪水、滑坡的山体以及塌陷的路基等种种险情。抢险任务要求他们奔赴“急、难、险、重”之地,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在他们眼中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最关心的是尽早拿出可行的技术方案,以便尽快恢复关乎国计民生的铁路安全畅通。被雨水浇透的衣服、灌满泥水的胶鞋、连夜奋战的疲惫,都是他们曾经鏖战风雨的无声证明。

使命必达的先锋队

每当突发险情,勘测组总是在第一时间集结于单位,迅速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从车辆、仪器、无人机的调试,到安全帽、防滑鞋、安全绳等装备的准备,所有环节都处理得井然有序、周密详尽。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2)

他们曾经在连夜奔袭800公里后,立刻投入测量工作,为制定科学细致的治理措施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也曾夜以继日地连续奋战,完成了铁路沿线81处水毁灾害点的勘察测量工作,为及时制定临时抢险应对方案、防止水害点因降雨恶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受灾现场时有断网断电,测量人员无法利用无人机开展航测工作,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断道塌方、绵延的暴雨、湍急的河水、滚落的危石,为了能够保证第一时间向提供现场平面和横断面等重要基础资料,测量队员在积水淹没的道路上拄杖探路,穿梭在山间丛林中、攀爬在塌方落石上,对受灾点进行逐个测量,滑倒摔跤、身体被树枝刮破刺痛等时常发生。

工程设计,勘测先行。勘察测量是一项需要不畏风吹日晒、不惧酷暑严寒的工作。平日里,他们犹如工程设计者的眼睛,细细的记录下一行行关键数据;在抢险救灾之际,他们便是逆风搏雨的先锋队。每一处受灾工点得以转危为安,正是靠他们提供的精确测量数据,支撑起科学而精准的抢险救灾技术方案。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3)

抢险路上的“师徒”组合

赵振荣,一个有着十四年丰富经验的“老兵”。他从地路前辈的言传身教中汲取了“守山不崩、护地不裂”的专业精神。他的抢险本领师从团队领路人白朝能,将 “上至山巅,下至谷底”的现场踏勘原则贯穿于每一个抢险现场。

胡朋荣,一个刚刚入职两年的抢险“新兵”。他虚心向学、乐于钻研,把每一次抢险当成专业技术不断攀升的练兵场,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武器库。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4)

他们是师徒,也是战友。技术上的传承和安全上的提醒,简单而质朴。没有冗长讲解、没有华丽辞藻,只有现场的言传身教与险情前的相互补位。无论是在2022年宝成线多处严重水患抢险的挡墙倒塌的现场、还是在2024年坡体不断溃落的河道,他们始终并肩作战,坚守在灾情最前线。他们仔细踏勘灾害点的变化、认真分析致灾机理,细致研究抢险方案与治理措施,成为中铁西安院扎根抢险点的“钉子”,钉住险情的发展,钉出西安院“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精神。

众志成城,战灾情,保畅通

汇聚专业力量,助力护桥保隧

为了应对汛期灾情,在应急抢险工作中充分发挥西安院在桥梁隧道专业技术上的优势,确保铁路“大动脉”的稳定运行。在桥梁隧道技术组中,有像田波、冯彦青、祝培林等多次参与襄渝线、宝成线及朔黄铁路抢险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具备丰富的抢险经验;同时,也有金礼勇、王玉龙、苏威风等西安院桥梁隧道专业的新生力量。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5)

该技术组在桥梁病害整治、转体桥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取得了出色的实战成绩。

传承宝成精神,勇担责任使命

六十六年前,在新中国铁路大发展的背景下,西安院应运而生。西安院的首批设计者多为参与新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建设的工程师,他们不仅为西安院“四电”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西安院注入了“不服输、肯钻研、敢创新”的宝成精神,为祖国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新一代西安院“四电”人承继先辈精神,肩负时代使命,成为西安院应急抢险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灾情面前,他们迅速集结、迅疾响应,以精湛的专业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为受灾铁路电力、通信、信号的迅速恢复提供了坚强支撑,续写新时代的新宝成精神。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6)

在刚刚结束的包西、甘钟线电力线路抢险中,四电技术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开展初步勘察,明确受灾范围,核实电力设备受损情况,连夜制定应急预案和抢通方案,为奋战中的西安局供电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经过6天日夜奋战,全面排查了二十多个严重水毁区段,制定了详尽的改造方案,为包西、甘钟铁路的正常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肩负使命,勇毅前行

西安院应急抢险队在多次参与抗震救灾和重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凭借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持赢得了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作为应急抢险工作中的先锋力量,西安院曾多次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及国能集团朔黄公司的致信表扬。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7)

医者怀“仁心仁术”,行“望闻问切”之法,悬壶济世。西安院的应急抢险队何尝不是保障钢铁动脉安全畅通的“医者”。他们将继续传承“开路先锋”之精神,用精湛技术为铁路“诊脉”,用匠心出“良方”,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彰显使命担当。

五保一树|他们为铁路“把脉”,为安全“护航”(图8)